业务背景:
在SAP 实施过程,任何公司都会要求开发和供应商的对账报表,为什么呢?
有的初级顾问会让别人用MB51凭证清单,但是这个报表有很多不足:
(一)包含了所有的移动类型,还需要过滤、筛选等二次加工。
(二)这个报表的内容太少,只有数量和金额。单价、含税单价、未税单价、含税金额、未税金额等都没有。
(三)更要命的是:如果价格发生变更,金额就完全对不上了。
因此,对账单报表的开发就完全有必要了。
前面说到,对账时需要未税金额,那么就需知道未税单价,然后来乘以数量,那么未税单价该怎么取呢?
小贴士:为什么一定要未税金额呢?
见下图,供应商开过来的发票有未税金额,你对账单上如果没有,如果发生错误你很难发现。

对于未税单价的抓取,第一反应是F1 ,这个确实能获取到,如下图:

后台表也能取到

那么我们来计算下,数据对不对
未税单价 13.27*数量 6000 = 未税金额79620
我们换种算法:
含税单价 15 * 数量6000 / 1.13 = 未税金额 79646.02
两者相差26.02,一张单就相差26元,那么整个月下来,就几千块,这个是无法接受的。
问题我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是小数点的问题,所以如果直接取EKPO的净价思路是错误的。
当然,SAP是比较聪明的,见下图:

看到了没,SAP计算的时并不是按单价,而是按金额,把误差降到最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