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P月结完成后,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物料未分摊差异,这个无法通过学习掌握所有的问题,只能掌握物料分类分类账的逻辑,遇到问题具体分析了。
下面看一张2022年10月结账时的未分摊差异。

第一眼望过去就是:出现了差异,但是没有库存或消耗来吸收,因此出现了未分摊差异。
但是我们需要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,看是否有补救或下次避免的方法。
通过查看原凭证得知 443521.81 和 273665.81是委外后续调整121移动类型产生的差异。
我们调整的是发出物料,那么差异为什么会出现在委外入库的物料上呢?
业务背景:9月原料发出11个,做出半成品 10个,标准BOM的用量是 1:1
我们先看下一次性通过没有后续调整的情况,也就是说入库10个默认带出 10个原料,入库时手工调成11个
委外入库分录如下:
借:委外加工物资 11
贷: 原料 11
借: 加工费 3
贷: 应付暂估 3
借:半成品 12 (标准价)
贷:成本转出 14
借:差异 2
如果上面的分录看不懂,需要学习下面的视频

如果9月按照BOM入库没有手工修改(入库10个,标准消耗10个不做修改),9月如下
借:委外加工物资 10
贷: 原料 10
借: 加工费 3
贷: 应付暂估 3
借:半成品 12 (标准价)
贷:成本转出 13
借:差异 1
因为入库时没有调整消耗数量,入库完成时需要用121 后续调整 1个,两次操作后应该和第一次分录一样。
所以再追加一条分录:
借:成本转出 1
贷:差异 1
为什么成本转出和差异都挂在半成品上,得仔细琢磨上面分录。
121调整发生在9月没有问题,如果发生在10月呢,就是孤零零的差异,无法分摊了

另外10月做后续调整时,由于实际价格发生了变化,121还要吸收下层转过来的差异:121087.52
所以未分摊差异就是:438275.15了。